请问"公民文化"怎么解释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18:55:21
我在有关公民文化的学术文章上看到很多人对“公民文化”的解释是政治文化,可我觉得这样解释的范围过于狭小,是不是公民文化不仅仅是指政治上的文化呢?麻烦各位发表高见以指点迷津,谢谢。

何谓公民文化?公民文化也就是民主文化,是与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、情感、信仰和价值取向,是民主制度的隐结构。公民是一个法律主体,也是一个政治主体;他拥有权利,同时承担义务;公民文化就是公民角色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反映。现在倡导的政治文明,就是要不断克服子民意识并且培育公民意识的过程,也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。

公民文化的特征有:
1.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的政治文化。他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政治过程,公民用要求的口吻来说话,政府官员作为公仆必须洗耳恭听。因为官员不这样做,他就会失掉选票或被罢免。公民具有纳税人的主人意识。
不关心政治意味着放弃公民身份而堕落为顺民和草民。专制国家的臣民见官都点头哈腰、战战兢兢甚至仆拜于地。“避席畏谈文字狱(不敢关心政治),着书都为稻粱谋(向钱看)。”过去“莫谈国事”的告诫写在墙上,如今一些人把这句话刻进人民心里。于是,被动的屈从一跃而变成主动的认同,耻辱一跃而成为光荣。是非颠倒,莫过于此。如果不重视对公民的参与训练,就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。

2.公民文化是一种摒弃了等级特权的的政治文化。公民彻底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,他要求建立一种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法律制度。他摒弃人治观念、“清官情结”,树立程序意识、法治意识、宪政意识。在公民看来,法律是至高无上的,不允许特权存在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人权和公民权神圣不可侵犯;他对公共权力持有的高度的警惕。这对防止以权谋私和权力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可见,民主奠基在领袖与平民的人格平等、同志和异己相互尊重、胜者与败者的和平共处,这样一种宏大宽广的心灵基础上。

3.公民文化是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。公民的力量来自自由。自由与专制格格不如,但对民主却必不可少,自由是民主的目的。公民追求政治自由、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。他绝不容许政府按少数人的利益和意志来设计公共政策,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政治决策是如何制定的,并将自己的观点公诸于世。在公民看来,民主社会就是一个讲话的社会,人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。自由文化的价值是开放的,不是压抑的。它鼓励个性和自我,主张充分发展自己,反对不合理的、强制式的对个人权利的剥夺;它认为个人的意志、利益、爱好和享受,从最终价值上看高于家族、集体、民族和国家。

路过